剎車,一種必須很仔細很細心的去體會的一種基本動作,如果你至今仍以為剎車只是一種將車速減低的動作而已,那你就錯了,而且還錯的可以。

重心的移動和抓地力的關係

在談剎車之前,有個名詞叫〝胎印〞你必須先了解,一條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就叫〝胎印〞。一部車子四條輪胎,就有四個胎印,如果輪胎尺寸相同,前後配重也相同,那麼胎印自然相同,這是指車子在靜止狀態的情況,一但動起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,當你加速時,重心往後,後輪的胎印就會增加,前輪相對的減少,同樣的當你在減速時,重心往前挪,前輪胎也會增加,後輪也就相對減少,右轉時,重心往左挪,車子左邊的胎印也就增加,右邊?當然減少。左彎亦同。一個好的車手在利用剎車的時候,除了要將車速減低之外,還要會利用隨之而來的重心改變來營造另一種環境,前述︰當你在減速時,重心往前挪,前輪胎印也會增加,後輪也就相對減少。胎印一旦改變,操控自然也就跟著不一樣了,這是互動的,先撇開這些不談,先來研究如何做好剎車動作。任何一部車的剎車踏板都有一定的行程,這個行程代表車手對剎車分邦活塞所施的壓力大小,你將剎車踏板踩下越深,表示你對分泵活塞施的壓力越大,而壓力越大活塞越往前移,分邦活塞前面的來令片也就越接近到車碟,一直到來令片將剎車碟夾住不動為止。如果你一下子給分邦活塞很大的壓力,這會使剎車碟馬上給夾住,車輪也就立刻鎖死,這是一定的。

『壓』與『拍』是兩個不同的動作

活塞所受的壓力大小全由車手對剎車踏板所施的力道而定,你不妨先在心中想像一塊吸飽水的海棉,將它當作剎車踏板,將右腳踩上慢慢的將它壓到底,對了,〝壓到底〞是一個正確的動作,剎車踏板是要用〝壓〞的,而不是一下子將它〝拍〞到底,壓與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作,去拍一塊海棉試試,看它所釋放出來的水多,還是壓住海棉時所釋放出來的水多?一個好的車手一定要能分辨壓與拍的不同,嚴格說來,拍的動作是不能用在駕駛這一方面的。一個好的車手一定要能體會出在不同壓力(對剎車踏板的壓力)下,車子所產生的不同反應,在你計畫上路之前,車狂勸你先仔細搞清楚剎車動作,因為這是一切基本動作中的基本動作。『壓』的觀念一定要深植在你的潛意識之中,絲毫疏忽不得,任何賽車技巧追根究底都是在對車輛的平衡取得控制而已,而平衡取決於重心的維持,而減速對重心的改變遠大於加速對重心的影響。在賽車場上大家都知道越晚剎車,對成績就越有幫助,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危機,就是你越晚將右腳由油門踏板移到剎車踏板,就越容易有『拍』剎車踏板的情況發生。我們以一個九十度右彎為例,在入彎前將油門鬆掉,如果你是很突然的將右腳移開,失掉加速力的引擎,就會產生引擎剎車的效應,這就會使得車子的重心前移,再加上你將剎車踏板『拍』下,這樣很容易的就會將前吸震筒壓到底,這也意味著車尾必定升起,也就是後輪胎胎一定減至最小,如果此時你仍在直線上那還好,萬一已入彎那打滑肯定是很難避免的。『拍』是種不良,而且錯誤的動作,因為它會製造『突然』,而『突然』這種情況通常是意外的前奏。

什是TrailBrake?作用呢?

還記得車狂已經提過許多次的TrailBrake嗎?賽車技術幾十年來,記憶所及唯一的改變就是TrailBrake的運用了,它使得剎車的時機越來越晚,剎車點從直線底一直延伸到彎角的1/3,TrailBrake︰帶著剎車,它最大的目的就是維持平衡,一個不變的原則︰越晚減速,時間爭取的就越多。如果你還堅持在直線底做完一切減速的動作,那麼跑在你前面的將會是利用TrailBrake的人,道理很簡單,你在做減速動作時,別人仍在加速,「車狂人」你自己想想吧﹗重回到入彎前,在彎角多遠處踩剎車呢?這就要看當時車胎的狀況好嗎?剎車系統是否正常?一切全由車手自然決定。很Smooth的將油門鬆開,依然很Smootth將剎車踏板『壓』下,這裡強調的Smooth並不是很慢的意思,白話的說就是『又順又快』。入彎的同時,將壓住剎車踏板的力道鬆開少許,使的車子的重心仍維持在前面,這能使前胎印增加,而有助於增加入彎的那一剎那的抓地力,在APEX前將剎車完全鬆開,一樣很Smooth的將油門壓下,使重心慢慢的移到後面,一直到看到出灣點才全油門。將重心由前面移到後面,也就是從減速改成加速的那一剎那,有幾位世界冠軍建議採用Heel&Toe,「車狂人」你們自己去研究吧,駕駛風格人人不同,車狂只希望你們記住︰『壓』踏板而非『拍』踏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湯姆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